也看“樓市的冬天”——房產新政的企業思考之一
發佈時間:2005-06-25 作者:信息員 瀏覽數:4145 分享到:
文/江南雨
短短几個月時間,三個“國八條”的不期而至,國家調控房地產的強硬姿態開始讓人不寒而慄,更令許多企業措手不及。
總體來看,三個步步爲營的“國八條”所帶來的變化,最典型的莫過於自2003年就一路高歌猛進的以上海爲代表的長三角樓市鏈條開始出現整體性“跌落”,進而形成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給全國樓市都帶來了一定影響,真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場宏觀調控調下來,還不知會有多少區域、多少開發商會步上海的後塵,雖然其中大多數尚不致落到砸鍋賣鐵、傾家蕩產的地步,但元氣大傷是免不了的。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大代價: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至5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已經從前4個月上漲12.5%下降到了上漲8.9%;與此同時,反映房地產市場狀況的“國房景氣指數” 5月份爲101.83,與 4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28點;建設部的監控數據同樣讓人一籌莫展,很多城市5月份商品住房日平均交易量比4月份明顯下降,其中上海、杭州、北京、南昌、廈門等城市日交易量下降20%以上;甚至連一些在市場上打拼多年的地產大腕們無不爲這次的宏觀調控而感慨良多,瀋陽華新國際董事局主席盧鏗,面對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急轉直下,慨言:“這一次確實是驚濤駭浪!由於國家宏觀調控和地方的微觀調控的介入,市場已經進入了人爲的冬天。”一聲驚雷,中國樓市步入了“人爲的冬天”。
一聲驚雷下,冷靜思考,樓市的風雲變幻,感觸最深、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房地產開發企業。面對這場空前強硬的房產新政,資金和資源的缺失事實上已經無法從根本上去左右或者掌控一個企業的命運,隨着政府在規範房地產方面工作效果的日漸顯現,缺乏制度規範與管理創新,缺乏誠信意識和大局觀念,缺少市場嗅覺與風險預防等綜合實力的儲備,恐怕才真正是對每一個企業的嚴峻考驗。所以,真正理性而成熟的企業,在這場空前強硬的房產新政面前,絕對不是一個恐慌者、懦弱者,也不是一個不良信息的發佈者,更不是一個市場的攪局者,相反,它會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冷靜分析,理性思考,耐心等待,修煉自身,從容佈局,發現機遇,相機行事。
不容否認的是,伴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對於市場的修正、完善和再造的力度,下一步無疑將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這對於那些依託良好的品牌聲譽、具備健全的管理體系、奉行穩健的財務政策、擁有充足的資源儲備、並有其他資源和能力配合的成熟企業來說,不悖爲一天賜良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市場整合的絕好機會,對整個市場資源進行更爲合理的配置。
此時此刻,又想起了那句至理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隨着政府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跟進政策予以配合和支持。從實施效果上來看,政策的效用正在一點點顯現。從一級市場規範、透明的土地供應和成本構成、二級市場的公開透明交易,到利率和信貸政策的調整,以及對中介媒體的規範化管理,都有了較好的措施。這些措施如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不僅有利於消除和防範房地產泡沫的重現,規避房價虛高給社會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和市場風險,而且有可能使得中國房地產運行將逐步走上平穩、有序、和諧之路。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經歷了這場“人爲的冬天”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將迎來一個規範、健康、穩健、和諧的明天。
短短几個月時間,三個“國八條”的不期而至,國家調控房地產的強硬姿態開始讓人不寒而慄,更令許多企業措手不及。
總體來看,三個步步爲營的“國八條”所帶來的變化,最典型的莫過於自2003年就一路高歌猛進的以上海爲代表的長三角樓市鏈條開始出現整體性“跌落”,進而形成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給全國樓市都帶來了一定影響,真可謂“山雨欲來風滿樓”。
一場宏觀調控調下來,還不知會有多少區域、多少開發商會步上海的後塵,雖然其中大多數尚不致落到砸鍋賣鐵、傾家蕩產的地步,但元氣大傷是免不了的。這也是宏觀調控的一大代價: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1至5月,全國商品房平均銷售價格已經從前4個月上漲12.5%下降到了上漲8.9%;與此同時,反映房地產市場狀況的“國房景氣指數” 5月份爲101.83,與 4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月下降3.28點;建設部的監控數據同樣讓人一籌莫展,很多城市5月份商品住房日平均交易量比4月份明顯下降,其中上海、杭州、北京、南昌、廈門等城市日交易量下降20%以上;甚至連一些在市場上打拼多年的地產大腕們無不爲這次的宏觀調控而感慨良多,瀋陽華新國際董事局主席盧鏗,面對上海房地產市場的急轉直下,慨言:“這一次確實是驚濤駭浪!由於國家宏觀調控和地方的微觀調控的介入,市場已經進入了人爲的冬天。”一聲驚雷,中國樓市步入了“人爲的冬天”。
一聲驚雷下,冷靜思考,樓市的風雲變幻,感觸最深、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房地產開發企業。面對這場空前強硬的房產新政,資金和資源的缺失事實上已經無法從根本上去左右或者掌控一個企業的命運,隨着政府在規範房地產方面工作效果的日漸顯現,缺乏制度規範與管理創新,缺乏誠信意識和大局觀念,缺少市場嗅覺與風險預防等綜合實力的儲備,恐怕才真正是對每一個企業的嚴峻考驗。所以,真正理性而成熟的企業,在這場空前強硬的房產新政面前,絕對不是一個恐慌者、懦弱者,也不是一個不良信息的發佈者,更不是一個市場的攪局者,相反,它會利用這個絕佳的機會,冷靜分析,理性思考,耐心等待,修煉自身,從容佈局,發現機遇,相機行事。
不容否認的是,伴隨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對於市場的修正、完善和再造的力度,下一步無疑將進一步規範和加強。這對於那些依託良好的品牌聲譽、具備健全的管理體系、奉行穩健的財務政策、擁有充足的資源儲備、並有其他資源和能力配合的成熟企業來說,不悖爲一天賜良機,正好可以利用這個市場整合的絕好機會,對整個市場資源進行更爲合理的配置。
此時此刻,又想起了那句至理名言:“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隨着政府調控政策的相繼出臺,各地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跟進政策予以配合和支持。從實施效果上來看,政策的效用正在一點點顯現。從一級市場規範、透明的土地供應和成本構成、二級市場的公開透明交易,到利率和信貸政策的調整,以及對中介媒體的規範化管理,都有了較好的措施。這些措施如果能夠得到有效落實,不僅有利於消除和防範房地產泡沫的重現,規避房價虛高給社會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影響和市場風險,而且有可能使得中國房地產運行將逐步走上平穩、有序、和諧之路。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經歷了這場“人爲的冬天”之後,中國房地產市場將迎來一個規範、健康、穩健、和諧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