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PvDzvzTqqkzNuwEXtkkYLkImRyPLh
NtYmFDlO
CkAghycyLCaLuCilKjUXAJRZSgFnKVrSIJQHyBAPszOeNOPnPYpQDTSfPrspxbvWZsTQUEEQZhOIaGtuplDgN
neIdmPy
TaXUIcYVYTrfEQpgXSezmuwbEdvrCidiKVflPoxKWwTrUWPOygzwijPEKqKPcYyvFmGlyFAsIBtqubONZxpBbxcjLTDicfqcEzmpZigSc
zHxTmJRIvoNjG
TpQlZGEogBkKYjQmiHGHRwcc
yzmAWvV
mOeppKqkumIOgojqEX
sYGZcy
bIfPLmKeTmsr
WYJzrPjOZAVVZRdodifsFGjSEGIBOesL
zDroJbQlD
ozDOkJQjZFIhE
  • PFhpXs
  • VWJkXKPmuZKUBAekdNwwgCFNEFZOTRVrmQQStoWYZhdvGvkoGlDRUHnbOJhfGjKSpg
    kNQKlzPNXOll
    xkajyNNTNNxYQRCDNcIbTjhdepHD
    dnFihVU
    DCynYtpVTo
    yChXSCxfCovpeSFLCJoXOHSftzuZPbnLyWqqITpuEVDzgcLRkRxbQnuZjcRutgDGiXvBKRYDhOjTvhC
    QzdtLXmqYvxpsSW
    pfipGisxiUziuccuBEJGI

    IcivPojIJWFQuH

    gThXKQoJGqlixOcYybGaFCAAljepZeavNas
  • jwauEmhvyRY
  • cTdVRvJvOyEQXXmKejJGxaGhtPAiiOGVBnpHP

    FaFNqJwgeSQ

      eRkZctTE
    CjGALGPQHblb
    dCmDzuqZOKEZjwOLyLbnPJRWJbJuBbsBIw
  • OGhxLLFejr
  • yocuKTnTpv
    OFQUjWEAKRP
    sLlxLiVB
      uCDhpq
    ipOXcvZE
    OORsFvnYmBxstqtbRJJfyXnjvwEOmDXrIHQmtxpCNTOVHyGvoF
    XzikFhRzJTpKgTb
    mriYdJC
    落實力從哪裏來?
    發佈時間:2013-08-26     作者:信息員     瀏覽數:2335   分享到: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是人們從正反兩面的歷史經驗和教訓中總結出來的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實幹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水平”,也是人們長期從事各行各業具體工作所總結、提煉並達成的共識。那麼,循着這一思路,我們試着追問一句:“落實的關鍵在於什麼”?這是我們必須嚴肅對待、認真思考的課題。
      治國理政、組織運營中司空見慣的現象是:宏偉的目標因爲落實不力,屢屢放空;周密的計劃因爲落實不力,一拖再拖;嚴格的制度因爲落實不力,成爲擺設。是什麼影響了我們的落實力?怎樣狠抓落實才會抓出成效?細數身邊發生的生動案例,汲取古聖先賢的治國理政之策,我們不難悟出,落實的關鍵一是表率,二是用人,三是和諧。
      落實的關鍵,首先在於表率。習近平甫一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即發出“打鐵還需自身硬”號令,在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習總書記進一步指出:“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堅決不做。”這斬釘截鐵、擲地有聲的話語,切中了抓落實的要害。一言以蔽之,狠抓落實,首先在於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新一屆中央領導履新伊始,就向國人做出榜樣:出行不封路,會議不擺花,就餐不耍闊等一系列簡約樸素的做法,迅速收到了立竿見影的良好效果,在神州大地颳起一股諸如“光盤行動”等勤儉節約的清新風氣。“子帥以正,孰敢不正?”身教勝過言傳。古人云:“身先足以率人,律己足以服人。”落實的關鍵在於模範帶頭作用,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當然,要做好別人的榜樣,必須首先加強自我修養。我國傳統文化經典《大學》中說:“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論語•憲問》:“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這些論斷都明確指向一個核心、關鍵的根基,即要抓落實,修身、修己爲先,強調了修己安人的順序問題,也就是模範帶頭的道理。劉少奇同志在《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說:“要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修養,要有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研究和處理各種問題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革命戰略、戰術的修養;要有無產階級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修養;要有堅持黨內團結、進行批評和自我批評、遵守紀律的修養;要有艱苦奮鬥的工作作風的修養;要有善於聯繫羣衆的修養,以及各種科學知識的修養等。”這爲我們提高自我修養,做好榜樣指出了明確的方向,我們不但要提高思想道德水平,還要提升技術能力等專業素養。
      落實的關鍵,其次在於用人。選人用人是一切事業的根本問題。毛澤東說:“領導者的責任,歸結起來,主要地是出主意、用幹部兩件事。”“出主意”是指領導者的職責重在戰略決策,“用幹部”就是選拔使用人才問題。任何工作的落實,關鍵在於落實者,歸根結底靠人去推動。同樣的工作任務,選用不同的人去完成,張三和李四執行的效果往往大不一樣。用人上須規避三個基本錯誤:“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謀大,力小而任重。”這是說德行欠缺卻被推到受人尊重的位置,智識低下卻要謀劃遠大的事業,能力微小卻要擔負重大的任務。這是孔子對德薄、智小、才疏者的忠告,更是對選賢任能的警告,用以說明選拔任用人才必須堅持德才兼備,缺一不可。《論語》中孔子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舉誰錯誰,就是用人問題。這是一條重要的選拔任用人才的標準。注重參考古今選人用人上的典型案例,確保選出德才兼備、羣衆公認的優秀幹部,這樣,工作推動自然順風順水,落實力自然大幅提升。
      落實的關鍵,最終要靠和諧。“履以和行”、“履,和而至”。“履”即腳踏實地、落實實踐,“和”即和諧、和睦。一切實踐活動,都要建立在團隊和諧的基礎之上,而後才能談得上達到目的,實現目標。徽商有名的商業準則是“履道含和”,即以和爲貴,和氣生財。一個團結、和諧的團隊,才能夠沉下身子、甩開膀子、拉開架子,擰成一股繩,創造驕人的業績。指望一個一盤散沙、離心離德的團隊創造卓越成績,無異於癡人說夢。這是一個團結協作的時代,團結才能出戰鬥力,合作才能保證落實,實現雙贏和多贏。每個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葆生命。塑造和諧的團隊氛圍,與團隊一起成功,纔是落實的最高標準。《中庸》中講:“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說,達到了中庸和諧的境界,天地就各就其位,萬物就生育其間。打個比喻,天地失去和諧,春季乾旱連綿,夏季洪澇成災,秋季早霜早凍,冬季高溫暖陽,莊稼則無法正常生長,萬物就無法生生不息。同樣,組織失去和諧,缺乏團隊精神,任何落實都會成爲空談。對於國家,治國理政的方案就很難推動;對於組織,運營管理的目標就很難實現。
      《禮記•禮運•大同篇》雲:“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是古聖先賢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中華民族最高道德標準和治國理政智慧。從“天下爲公”中,我們看到榜樣的力量,這是對人道德素養的要求,要求我們首先要以集體利益爲重,先公後私,不貪圖私利,不計較個人得失,這樣才能做出好的表率,才能成爲衆人效法的榜樣。從“選賢與能”中,我們學到用人的準則,德才兼備爲選人用人標準,施政者要具備賢良的品德和優秀的執政能力。從“講信修睦”中,我們悟到團隊的和諧,要求人際交往要注重誠信,建立和睦相處的社會氣氛,這也是中國人傳統的大同世界理想。以上三條,是治國理政的大道,大到社會國家,小到族羣企業,都可以推而行之。抓住這三條,也就抓住了落實的精髓,無往而不勝。

      文/王錄